低碳循環,凱發k8國際娛樂官網入口,凱發k8國際,凱發k8國際首頁登錄,凱發k8國際,凱發,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衛敏麗、譚浩)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月31日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0)》。據了解,這是我國第一部殯葬綠皮書。
綠皮書由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主要內容包括新中國成立60年來殯葬事業發展的歷程、成就和經驗,2009年中國殯葬事業發展的現狀、成績及問題,2010年中國殯葬事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及對策建議,北京、上海、安徽、江蘇等地殯葬事業發展報告等。
綠皮書認為,廣義的綠色殯葬是指充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先進設施設備和先進管理理念,以促進殯葬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提高殯葬綜合效益的協調統一為目標,以倡導殯葬標準化為手段,推動人類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殯葬模式。推行綠色殯葬是世界性的殯葬改革發展方向,也是推進中國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皮書認為,要加大宣傳教育和執法工作力度,堅定不移地推行火化shunvluanlun,確保火化率不下滑。
綠皮書建議,加快建立和完善面向城鄉困難群眾的殯葬基本服務政府補貼制度,因地制宜地探索政府為轄區居民的基本殯葬服務買單的相關機制shunvluanlun,逐步形成以基本殯葬服務為主體,選擇性殯葬服務為補充的服務格局。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朱勇表示,殯葬綠皮書的出版具有開創性的意義shunvluanlun。它不僅填補了殯葬行業皮書系列的空白,而且將對促進中國殯葬學術理論和政策文化研究,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由于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群眾對殯葬行業普遍存有忌諱心理。一些業內專家認為,殯葬改革的推進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參與。殯葬綠皮書的出版,有利于人民群眾了解、理解shunvluanlun、支持和參與殯葬改革凱發app官方網站,促進我國殯葬改革的深化和發展,也體現了一種社會的進步凱發app官方網站。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衛敏麗、李菲)近年來,中國社會上火葬的質疑屢見于媒體,對火化率的降低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1日在京發布的我國首部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發展報告(2010)》呼籲,加大宣傳教育和執法工作力度,堅定不移地推行火化,確保火化率不下滑。
綠皮書指出,在火葬區實行遺體火化,是我國法律規定的遺體處理方式。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推行,2002年全國平均火化率首次突破50%,到2005年全國平均火化率達到53%的峰值之後,幾年來,全國平均火化率持續徘徊在48%左右,情況不容樂觀。這種現象說明,推行火化如逆水行舟,不進即退。
談到殯葬行業的污染問題,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朱勇表示,殯葬行業確實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為人類的遺體就是一個污染源。但是,從國際上的先進經驗來看,殯葬行業的污染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採用先進的設備技術,基本可以消除殯葬行業的污染。“我們不能因為火化有污染就否定殯葬改革的方向。”他說凱發app官方網站。
殯葬行業是高科技行業,必須有相應的標準化體系來規範和制約。對此,綠皮書指出,2010年,要著重就建立殯葬技術標準宣傳貫徹監督機制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建立這一機制的對策建議。
殯葬綠皮書由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撰寫,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李菲凱發app官方網站、衛敏麗)3月31日在北京發布的我國首部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發展報告(2010)》指出,推行綠色殯葬是世界性的殯葬改革發展方向,也是推進我國殯葬事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殯葬意識普遍提高。”綠皮書指出,隨著環保知識的普及和殯葬事業的發展,綠色殯葬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魂系生態、葉落歸根、回歸自然、綠蔭後人”的環保理念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可。“綠色殯葬”一詞頻繁出現在各級政府民政部門的文件中,論述于專家學者的報告裡,談論在人民群眾的口頭上。
綠皮書指出,2009年,我國在推行綠色殯葬方面也取得長足進展,綠色殯葬管理繼續加強。2009年,民政部明確要求全國各地:“積極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鼓勵倡導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動綠色殯葬。在土葬區堅持因地制宜,逐步推進殯葬改革,教育引導群眾摒棄水泥、石材建墳,保護生態環境”。北京shunvluanlun、上海、天津、重慶、浙江等地強化了綠色殯葬方面的行政管理;太原市率先實施了《綠色殯葬標準》,在技術管理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此外凱發app官方網站,綠色殯葬活動豐富多彩。”綠皮書指出,全國各地在繼續推行網絡祭奠、樹葬、花葬shunvluanlun、草坪葬、深埋、撒散、海葬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綠色殯葬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比如,結合清明節,開展以“綠色殯葬”為主題的殯葬改革宣傳月活動等。
綠皮書同時指出,我國在綠色殯葬科技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效。如,2009年,民政部把“殯葬領域節能減排工程”列入《全國民政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民政部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通過了專家評審和民政部認定,推行綠色殯葬有了自己的基礎條件平台等。此外,控制殯葬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的減碳途徑和適用技術也進入了積極的研討階段。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衛敏麗、賈楠)由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月31日在京聯合發布的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2010)》指出,在過去的一年,我國公墓管理實現新突破,公墓違規建設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公墓建設、經營和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存在違規建設、破壞環境、炒買炒賣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08年底,民政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公墓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09年2月至7月底前,對轄區內現有各類公墓進行集中清理整頓,重點解決在公墓建設經營中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
綠皮書提供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9月底,全國共清理整頓各類經營性公墓1403個,其中取締非法公墓175個,糾正違規建設的公墓286個,糾正超面積建造墓穴的公墓834個,糾正有違規銷售行為的公墓229個;全國共清理農村公益性墓地6.4萬個,對其中1050個有非法經營行為的公益性墓地進行了重點整治。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朱勇作主題報告時表示,通過清理整頓,初步遏制了公墓違規建設勢頭,從嚴整治了各類違法經營行為,有效規範了公墓建設管理,基本實現了既定工作目標。一是增強了公墓建設的嚴肅性,提高了依法管理能力。二是摸清了各類公墓底數,為強化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三是處理了一批違法違規行為,維護了公墓建設管理秩序。四是出台了一些新舉措,促進了公墓平穩健康發展。五是強化了經營者守法意識,提高了公墓經營管理水平。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記者衛敏麗、李菲)3月31日在北京發布的我國首部殯葬綠皮書《中國殯葬發展報告(2010)》中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殯儀服務單位3754個,其中殯儀館1692個,民政部門直接管理的公墓1209個,殯葬管理單位853個,職工總數達7萬多人。
綠皮書認為,隨著我國殯儀服務市場的放開,民政系統外直接或間接從事殯儀服務以及殯葬用品生產、銷售的人員必然逐步增多,殯葬從業人員隊伍還將繼續壯大。
據了解,目前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凱發app官方網站、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等4所民政類高職院校和江西、福建、河南、遼寧省中等專業學校開設“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2008年開始,民政部原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與民政部管理幹部學院聯合舉辦成人教育性質的“殯葬管理和服務”專業證書班,具體分為行政管理、殯儀服務、墓地管理三個專業方向。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設置了不同的課程。
綠皮書認為,近年來,通過開展殯葬職業教育和培訓以及實施殯葬行業職業技能鑑定,殯葬人力資源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殯葬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殯葬技能人才建設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健全。